2017年上半年打击传销工作报告
来源: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7-08-01 10:12

2017年以来,按照天津市打击传销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部署,武清区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传销力度,积极核查群众举报信息并主动开展传销窝点排查工作,拟定了《武清区打击传销工作方案》,以确保我区逐步进入“无传销区”。根据群众举报和摸底排查情况,我局会同公安武清分局、属地政府等部门开展了多次的联合执法行动,截止715,我局会同公安机关出动执法人员800余人次,捣毁传销课堂6处,清理取缔了28处传销窝点,现场查处参与传销人员441人,治安拘留20人(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刑事拘留107人,逮捕54人(非法拘禁罪53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1人),教育遣返参与传销人员327人。累计接到涉及直销企业、违法传销行为的投诉举报533起,信访8起,妥善处理了群众集中举报事件。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思想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动建立打击传销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我局竞争执法科,并将打击传销工作列为各街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核项目。为确保打击传销行动取得实效,我局成立了局打击传销行动领导小组,局长刘延岭为组长、主管局长周新生为副组长,竞争执法科、稽查大队和所有市场监管所为成员单位,负责对武清区传销案件的查处取缔。同时,我局与公安武清分局建立互通信息机制,加强对辖区传销行为的情报掌控。

(二)精心部署,积极开展打传工作。为有效打击我区违法传销活动,遏制传销蔓延势头,依据我区非法传销行为的实际情况,我局组织各市场监管所签订了《2017年打击非法传销责任书》并积极开展“非法传销窝点线索摸底排查”工作,对摸底排查工作中发现的线索进行核查并依法取缔、遣散。同时,我局牵头拟定了《武清区打击传销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加强了领导和组织推动,细化了各单位责任分工,并建立长效机制。目前,此方案已报区法制办审核,下一步将进行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加强宣传,集结社会力量打击传销违法行为。为加大宣传力度,各市场监管所深入社区、村委会,向群众普及非法传销行为的特征及危害,提醒广大居民高度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号召广大居民发现传销行为立即报告,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打击传销行动,为维护美好家园做出应尽义务。为普及直销和非法传销知识,督促直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合法经营,我局联合乡镇政府和直销企业开展了慰问、捐赠活动。活动中引导广大群众了解直销企业,认清非法传销本质。慰问、捐赠活动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武清电视台《聚焦市场监管》专题栏目播出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北方网也进行了相关报道。

二、存在问题

(一)传销人员警惕性提高。近年来随着打击传销力度加大,传销人员警惕性提高。多数传销窝点安装有结实的防盗门,传销人员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进门“暗号”,拒不开门接受检查。部分传销窝点想方设法拖延时间,虽然最终开门接受检查,但关键证据已被销毁,导致调查一无所获。传销组织者对被蒙骗的群众进行威胁、洗脑,导致其不肯配合执法人员的调查,存在谎报、瞒报事实现象,为取证调查工作带来困难。

(二)传销行为隐蔽性增强。部分传销行为以宣传虚拟产品为主,利用“西部大开发”、“石墨烯”等噱头对参与人员进行洗脑,投机性突出。这些传销行为既没有公司背景,也没有实际商品,参与人员交“入门费”也没有任何凭证或书面的记载,难以取证。同时,网络传销呈现多发态势。网络传销活动具有隐蔽性强、辐射区域广、涉案金额大、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其往往打着“网络直销”、“网络营销”、“网络代理”、“网上学习培训”等名义,通过互联网要求参与者缴纳费用、发展人员,组成人员层级网络、从事网络传销活动,没有任何凭证或书面的记载,难以取证。

(三)金融传销显著增加。金融传销具备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传销平台设在境外,打着创新的幌子,借助微信、QQ等社交平台传播,与传统传销有明显区别,更具欺骗性;二是传销种类繁多,层级分明,虚设静态、动态两种收益,更具迷惑性;三是玩弄“虚拟货币”“互助理财”“股权”的噱头,炒作“新概念”、鼓吹“零风险”、重奖拉人头,不断编造暴富神话。投资者在天花乱坠的鼓噪中晕头转向,一步步落入组织者精心安排的陷阱。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分析打击传销工作形势,总结打击传销工作经验,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更新监管理念,形成打击传销的高压态势。针对群众举报集中的问题,积极调查,收集证据材料,联合公安机关对违法传销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辖区经济建设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