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区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监管为民理念,聚焦“普法强基、助企纾困、执法提质”三大环节,着力打造有精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服务型执法“北辰样板”。
一、内外兼修强根基,推动法治宣教“品牌化”
坚持“普法走在执法前”,发挥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的优势,“市监精英”教育培训和“市监说法”线上普法“双品牌”,分众分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训。
一是坚持“谁执法谁培训”,强化执法能力。以“市监精英大讲堂”为主要载体,开展服务型执法专题培训11期,共计参训500余人次。围绕15个业务领域开展高频次、小专题、沙龙式、互动型培训,构建“理论指导+实例解析+互动交流+实战演练”培训链条,累计培训法律法规27部,解读重点条款108条,分析典型案例31件,实现法治培训由“单一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帮助全体执法干部厚植服务型执法理念,以思想破茧带动行动共振。
二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优化执法环境。坚持执法与普法深度融合,实现业务办理、执法办案、普法教育“三同步”,推动经营主体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守法”转变,打造硬核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青年主力军作用,组建平均年龄30岁的青年普法团队,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开设“辰兴十干·市监说法”专栏,发布普法原创短视频作品6部,其中《守护群众的“公平秤”》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第二届消费者权益保护微课征集活动中获评“优秀微课”。
二、主动靠前解企忧,铺设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将化解营商难题作为服务型执法的落脚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制度,筑牢营商环境基石。聚焦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恶意投诉举报问题,联合区司法局、检察院、公安北辰分局建立跨部门联合整治长效机制,依法认定恶意投诉266件,压减相关涉企行政检查200余次,有效保障合规企业回归“安宁”环境,为维护我区良好营商环境和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健全机制,赋能企业健康发展。创新实施“风险预警+精准指导+长效跟踪”服务模式,助力楚门津酿餐饮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完成原材料战略储备、多元化采购渠道开拓、产品标签体系合规性改造,有力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推行“证照协同办”工作模式,变“事后核查”为“前置指导”,成立“党员骨干帮扶团”,全周期跟踪服务,零距离精准指导,赋能津门千城宴等项目高质量发展。深化对企服务机制,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提供市场监管领域专业支持,助力“脆升升”获评全国“AAA知名商标品牌”,帮助天津市乐尚食品有限公司完善商标使用证据留存机制,防范连续三年未使用商标撤销风险。
三、多措并举提质效,打造服务型执法“新样板”
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要求,坚持守底线、促发展“两手抓”,实现执法与服务协调推进。
一是一体联动,优化涉企检查。坚持“体检式监管、诊疗式执法”理念,推动执法端口前移。坚持法治监管保障,严格按照“综合查一次”原则,压减检查频次78.57%。推进信用监管支撑,将46个重点领域纳入“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严格执行检查事项清单,实施基于信用风险分类的差异化监管。突出智慧监管赋能,强化智能执法终端、特种设备(电梯)安全监督信息化平台应用,依托市场监管执法办案系统办结案件67件,实现行政处罚全流程线上办理。
二是多措并举,构建监管闭环。打造“预警提示-柔性执法-帮扶整改-信用修复”全链条监管闭环,让服务跑在监管前、监管跑在风险前。构建红黄绿“三形三色”警示标识管理体系,帮助天津客利洁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等餐饮经营主体整改周期缩短40%。深化包容审慎监管,落实《天津市北辰区市场监管领域免罚清单》,2025年办理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案件30件。启动“一案双书”机制,推动“行政处罚+合规指导+信用修复”多轨并行,实现行政执法从“以罚为主”向“惩防并举”转型升级,2025年运用“三书一函”指导经营主体56户次。
下一步,北辰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化服务型执法,以监管精度防控风险,以服务温度赋能发展,以执法力度守护民生,努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北辰经验”,为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力。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