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文件
津滨市场监管消〔2016〕1号
关于印发《2015年度滨海新区消费维权
报告》的通知
各分局,区局机关各处室:
《2015年度滨海新区消费维权报告》已编制完成,现予以印发。
2016年2月5日
(此件主动公开)
2015年度滨海新区消费维权报告
2015年,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围绕“携手共治、畅享消费”的年主题,深入宣传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搭建维权共治平台,落实“一条热线管维权”要求,切实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消费维权基本情况
2015年,新区市场监管局及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共受理咨询、投诉、举报10510件,同比上升31.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04万余元。各类维权站点和解消费纠纷7432件,无障碍退换商品25170件,挽回经济损失41.63万元。
(一)市场监管部门受理咨询、投诉、举报情况
2015年,新区市场监管局共处理咨询、投诉、举报8389件,同比上升63.24%,办结率9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75.5万余元。
处理投诉5213件,同比上升78.7%,办结率97.62%。其中,商品类投诉3853件,同比上升80.9%;服务类投诉1360件, 同比上升72.8%。
处理举报1176件,同比上升89.1%,结案率96.26%。
表一:2015年消费者举报情况一览表
涉嫌违法行为 |
案件数 |
|
商品质量 |
836 |
|
无照无证 |
98 |
|
商标 |
76 |
|
广告 |
51 |
|
合同 |
45 |
|
传销 |
23 |
|
特种设备 |
11 |
|
侵害消费者权益 |
8 |
|
标准化 |
7 |
|
计量 |
5 |
|
售后 |
3 |
|
不正当及限制竞争 |
2 |
|
其他举报 |
11 |
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商品质量、无照无证、商标、广告、合同、特种设备等。其中商品质量中涉及食品557件、药品69件、医疗器械37件、保健食品30件、化妆品21件;无照无证主要涉及网吧、小超市、美容美发、饭店、汽车修理、教育培训等;商标侵权主要涉及烟酒、饮料、食品、通讯产品、服装鞋帽等;虚假宣传主要利用电视、杂志、海报及宣传彩页等广告媒介;合同欺诈涉及钢材、化工、机电等领域。
(二)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及消费维权站点情况
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受理投诉839件,同比上升131.1%。接待来电来访咨询1282人次,同比下降14.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8.5万元。各类维权站点共计和解消费纠纷7432件,无障碍退换商品25170件,挽回经济损失41.63万元。
(三)市场监管部门处理咨询、投诉、举报区域分布
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在全区均有覆盖,但不均衡。核心城区及开发区、保税区等功能区更加集中。
表二:咨询、投诉、举报区域分布
区域 |
咨询、投诉、举报数量(件) |
开发区 |
1212 |
保税区 |
1708 |
高新区 |
378 |
生态城 |
630 |
东疆保税港区 |
19 |
临港经济区 |
12 |
塘沽街、大沽街 |
2478 |
杭州道街、北塘街 |
1130 |
新河街、新北街 |
588 |
汉沽街、杨家泊镇 |
245 |
寨上街 |
208 |
茶淀街 |
98 |
大港街、古林街 |
726 |
海滨街、太平镇 |
588 |
小王庄镇、中塘镇 |
159 |
二、消费争议热点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15年,滨海新区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点与往年基本一致,依然集中在通讯产品、食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餐饮服务、美容美发服务、服装鞋帽等。其中,通讯产品和专业技术服务的消费争议同比增幅较大。交通工具、服装鞋帽的消费争议同比减少。
表三:2015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前10位
序号 |
商品及服务类称 |
数量 |
占总量比(%) |
同比增幅(%) |
|
1 |
通讯产品 |
1519 |
14.45 |
199 |
|
2 |
食品 |
1150 |
10.94 |
19.60 |
|
3 |
交通工具 |
771 |
7.34 |
-7.47 |
|
4 |
家用电器 |
755 |
7.18 |
5.42 |
|
5 |
家居用品 |
752 |
7.16 |
51.42 |
|
6 |
服装鞋帽 |
538 |
5.12 |
-7.64 |
|
7 |
专业技术服务 |
491 |
4.67 |
181 |
|
8 |
餐饮住宿服务 |
427 |
4.06 |
87 |
|
9 |
销售服务 |
276 |
2.63 |
22.88 |
|
10 |
美容美发服务 |
215 |
2.05 |
27.97 |
(二)消费争议主要成因
1.通讯产品。主要问题集中在手机质量。另外,移动电话经销商宣传与实际不符,提供配件不齐,经销商凭借商品质量鉴定优势地位推脱“三包”责任,人为设置障碍等也是引发争议的原因。
2.食品。主要问题集中在,食品包装标签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食品过期或有异物,餐馆、食堂无餐饮服务许可证经营或者卫生条件差,超市无食品流通许可证等。
3.交通工具。主要问题集中在,汽车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不到位,保养服务质量差,销售行为不恰当,合同签订欠规范等。
4.家用电器。主要问题集中在,销售承诺与实际不符,配送环节无法按时送货安装,售后服务差,销售者不履行三包义务等。
5.家居用品。主要问题集中在,材质与说明、标注不符,在销售和售后环节经营者不按合同规定提供服务,商品存在质量瑕疵等。
6.服装鞋帽。主要问题集中在,新购服装起球、掉色,原材料标注与实际不符,服装做工或面料存在质量瑕疵,打折促销存虚假成分。鞋类商品节令性强,过季处理的商品,放置时间较长后再使用的,发现质量问题时超出“三包”期限,经营者保修却不予记录等。
7.专业技术服务。以婚纱写真摄影服务最具典型代表性,主要问题是合同承诺与实际不符,经营者单方违约或闭店易主造成退费纠纷,摄影技术及修片成册效果差等。
8.餐饮住宿服务。主要涉及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营业场所存在安全隐患或设备设施故障,经营者未采取足够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对存在风险的区域和设备没有作出说明和警示等。
9.销售服务。以互联网销售服务最具代表性,主要问题是,网购商家不能及时送货、售后服务差、虚假宣传等。
10.美容美发洗浴服务。主要问题集中在,以预收款方式结算的经营者,在搬迁或停业时,未及时通知持卡消费者;使用高价低质、甚至劣质美容美发用品,致使消费者出现皮肤过敏、红肿等现象,医疗机构出具证明难;采用“免费体验”方式设置消费陷阱,强制消费、限制消费、无故违约等。
三、加强消费维权网络建设
一是落实“一条热线助维权”的要求,强化消费者投诉举报平台的规范化建设,整合12315、12365、12331三条专线,承接8890市民服务热线转办事项。二是统一规范受理、转办、反馈工作程序,通过定期通报、即期催办、超期督查等方式提高办理效能,开展投诉举报热点月度分析,发挥消费维权统计数据指导作用。三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五进”工作,着力规范“一会两站”、“消费维权服务站”等基层站点建设,定期开展业务指导,推动建立示范站点,在26家零售企业推行小额消费纠纷快速解决暨无障碍退换货机制,全面落实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制度,试点推行赔偿先付制度。
四、开展消费维权教育引导
认真组织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深入宣传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消费维权常识,印发各类宣传材料20666份,现场受理咨询、投诉共680件。面向基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维权服务站点、企业员工,开展消费维权专题讲座,组织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汽车专家和4S店代表、社区居民等开展座谈。在保税区举办“三库一日”启动暨法律专家聘任仪式,在全市汽车消费领域率先构建专家库、标准库、典型案例库及专家接待日。组织监督员、志愿者开展电视机座架挂架使用情况问卷调查,为全市专项治理行动提供基础数据。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展食品安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通过官方微博、滨海政务网和主要区级媒体对外公布50家消费维权服务站的名单、地址及联系电话,进一步畅通消费者快速维权渠道。开通“3·15”晚会期间24小时消费维权绿色通道,启动应急机制,做好央视“3·15”晚会期间值守。
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16年2月5日印发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