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
2017年度信息公开年度发展报告
新区市场监管局按照《2017年滨海新区政务公开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坚持突出重点、依法公开、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努力构建全方位的政务公开体系,切实做到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机制健全和公开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完善制度建设,落实主体责任
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做到机构、人员、场地、制度、经费“五到位”。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政务公开工作统一组织、协调推动,与业务工作统筹考虑、统一部署。严格执行《滨海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形成以制度管人、靠流程办事的政务公开长效机制,定期召开政务公开工作会议,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制定新区市场监管局政务公开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分工,严格时间节点。
二、梳理职权职能,推进审批、监管信息公开
按照机构调整和行政审批事项改革,进一步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开,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公开。一是对权责清单实行动态调整,按照区政府要求认真比对国务院、市政府历次取消、调整权力事项文件梳理遗漏。对上级政府下放的权力事项、法律法规废止或上级政府已确定取消行使的权力事项、清单中内容相近的权力事项等研究提出增加、取消、下放、转变管理方式等具体调整意见,通过新区电子政务平台统一公布,及时动态更新。涉及行政职权由2016年的766项变更为764项。二是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由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启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网上登记服务平台,全面实现市场主体网上登记。平台试运行以来,市场准入效率大幅提升。投资者通过“企业网上填报、市监网上审核、现场提交材料、复审当场办结”四步即可完成登记,实现“零见面”审核;也可自主选择窗口登记,真正做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三是落实监管结果、行政审批结果告知,及时公布重大审批事项、重要政策落实情况。
三、畅通投诉渠道,推进投诉数据分析公开
充分利用投诉举报平台,畅通消费投诉渠道,做好消费者诉求数据分析结果公开工作情况。一是建立投诉举报数据分析利用机制,充分运用平台数据,坚持投诉举报数据的月分析通报和周热点汇总,并通过《滨海时报》发布消费维权报告。二是建立平台案件督查督办机制,拟定了关于落实《投诉举报绩效考核办法》和做好工商总局12315互联网平台转办案件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各层级工作人员职责以及投诉举报案件处理流程,提高案件调解效率。
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推进执法案件信息公开
加大对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和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市市场监管委网站、双打网站和滨海新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公开,共录入行政处罚案件信息767条。加大食品药品处罚信息公开力度,市市场监管委门户网站下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子网站公示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信息91条。
五、加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工作力度,公开抽检结果
制定《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工作计划》,加强新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进一步提升新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整体水平,依法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按照年度抽检计划,严格抽检工作程序,强化不合格商品处理,加强检验数据分析,对质量抽检结果及时公开。
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开
一是加大公开力度,围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通过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布查处情况,公开监管执法的依据、内容、标准、程序和结果。二是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做好涉及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标准以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等公开工作,做好“四品一械”许可信息、审评审批信息、监管信息、抽检抽验信息的公开工作,及时发布处罚信息、消费警示信息和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件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三是为进一步做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检查工作,结合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及药品安全清理清查等专项工作,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飞行检查工作,将执法检查相关信息及时录入行政执法监督平台。
七、全面落实“五公开”工作机制,做好提案办理工作
一是将“五公开”要求纳入公文办理程序,拟制公文时,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等属性,随公文一并报批。二是将“五公开”要求纳入会议办理程序,坚持“三重一大”决策工作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法定程序。三是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把提案建议工作作为回应社会关切、改进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举措,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议23件,其中主办3件、会办14件、单独办6件,内容主要涉及医疗卫生、安全监管、审批等事项,均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了办理。
八、加强依申请公开受理,推进公众合理信息需求公开
一是畅通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指定专人每日登陆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后台进行维护,及时受理公众申请诉求,规范答复工作,增强答复内容针对性,明确答复时限和救济渠道。二是严格按照依申请公开审批流程,落实依申请公开答复审核签发、领导批示落实反馈制度,全年受理依申请公开事项51件,主要涉及企业档案信息、行政处罚信息、消费纠纷、注册登记等,均及时回复申请人。
九、开展教育培训
推进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开的主体、内容、时限、方式等,提升主动公开的规范化水平。围绕3年内对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轮训一遍的要求,制定业务培训计划,精心安排培训科目和内容,分级分层组织实施,增强专业素养,强化公开理念,提高指导、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