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市河北区市场监管局查处吴某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案
2024年8月16日,天津市河北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吴某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的违法行为,作出罚款2万元,没收过期食品的行政处罚。
本案中的过期食品是当事人从孙某手中购进的,并自制宣传视频上传到微信朋友圈和“快手”APP。视频发布后,当事人与举报人(购买方)通过微信,约定在孙某库房中进行交易。在交易过程中,被执法人员当场查扣。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项的规定,河北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
本案中当事人声称采购过期食品用于制成动物饲料使用,但不能排除上述食品再次流入市场的可能性,而过期食品一旦回流就可能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健康。本案的查办有效遏制了不良商家的违法行为,防止部分商家为了谋取私利销售过期食品,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惩教结合,净化市场交易环境的目的。
二、天津市河北区市场监管局查处武某某制售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油炸面制品案
2024年7月31日,天津市河北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武某某制售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油炸面制品的违法行为移送公安机关。
2024年7月1日,河北区市场监管局根据食品抽检的线索,对河北区某早点部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武某某在该早点部内经营自制的油条、油饼和鸡蛋馃子,经检验,该三种油炸面制品铝的残留量项目均严重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经查,当事人在制作和面时超量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铵(明矾)。其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涉嫌构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犯罪情形,河北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油条俗称“果子”,是天津老百姓早餐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其含铝是由于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含铝的添加剂所致,如明矾等,作用是使食品膨松酥脆,提高销售量,为商家换取更多的利益。国家标准允许油炸食品制作时适量加入含铝的添加剂,但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否则长期食用铝含量超标的食品,易引起痴呆、贫血等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管理部门一是要加大监管的力度,二是要扩大宣传影响,让全社会知道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远离有害食品。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