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市场监管“十四五”发展规划
来源:天津市河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1-09-06 09:30

  

河东区市场监管“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规划是未来五年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和路线图,区市场监管局作为河东区重要监管执法部门,围绕河东区推进“六个坚定不移”、打造“六场硬仗”升级版,加快建设创新转型示范区、城市更新实践区、宜居宜业承载区、直沽文化繁荣区凝聚强大势能发展布局,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项目。市场监管部门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上,加强全智能化智慧监管,通过五年的努力,食品三小全部达到天津市中心城市的标准,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力争达到天津市中游以上的水平,市场主体发展连年有提高。

一、“十三五”期间市场监管工作回顾

“十三五”期间,河东区市场监管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市场监管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稳中求进、稳中求新,全面推进职能大融合、改革大提速、监管大提效、服务大提质、能力大提升,河东区市场监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按照中央、市委机构改革和综合执法改革要求,2015年3月18日,《天津市河东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三定”实施方案》(津市场监管东[2015]1号),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三部门合并组建河东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2015年6月9日,《关于从区卫生监督所划转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工作交接及任务分工方案》(津市场监管东〔2015〕39号),将原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划转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到河东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2019年2月28日,按照《天津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七个统一”要求,根据《天津市河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东党室[2019]41号)规定,将发改委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商务局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知识产权局的行政管理进行整合,加挂河东区知识产权局牌子,整建制转隶河东区,成立河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1月8日,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依据《河东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建方案》(东党编[2020]1号),组建河东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按照市市场监管委的要求,建成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打造了“一网办、零见面、一次办妥”的服务平台,河东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率达83.57%。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对106项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着力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统筹推进落实“先照后证”改革要求,将226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中的87%改为后置审批或直接取消,只保留32项前置审批,有效提升了市场主体准入效率。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改革举措,积极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投资热情。截至2020年6月底,河东区市场主体总户数达54217户。其中,国有企业1017户,外资企业463户,民营企业23237户,个体工商户共计29500户。

(三)竞争环境规范有序

建立河东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覆盖。严厉查处仿冒、虚假标识、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打击传销工作力度。组织打击传销、假冒伪劣、虚假违法广告、网络违法、知识产权违法等专项执法行动和合同霸王条款、 无照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996件,罚没款1268.21万元。

(四)市场安全明显改善

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切实加强市场安全监管,“十三五”期间,河东区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区域性、系统性、源发性事件。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制定了行动方案和专题规划,高标准推进实施。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农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假冒伪劣、网络订餐、“三小”等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整治,严防严控严管风险,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药械化安全监管上,进一步健全药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大力推进智慧监管。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强化对“两品一械”经营企业经营现场的检查。突出对互联网销售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新业态的监管,推动河东区建立区域案件查办协查联动机制。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上,组织开展了隐患大暗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攻坚行动,及时化解安全隐患。加大对电梯安全监管。重点实施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针对电线电缆、防爆电气、危险化学品等重点工业产品,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获证企业专项监督检查,形成了生产、流通联合检查的工作格局。

(五)监管机制不断完善

建立市场监管部门内部统一的随机抽查工作机制,牵头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加强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按照天津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十三五”期间(2015-2020)共归集 52926 条市场主体各类信息,企业平均年报率达 82.98 %,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2409户次、严重违法失信企业 391户,1920户企业通过信用修复机制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抓好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清理工作,河东区共注销企业 6672 户、吊销企业2157 户。

(六)基础建设得到强化

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和推动与市场监管密切相关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的制定出台现“12315”一号受理,消费维权覆盖面不断扩大。积极推进12315“五进”工程,延伸消费维权触角,建立各街消费维权服务站,积极探索“互联网+市场监管”,建成全区网络交易监管平台投入使用,研究制定“双随机、一公开”、特种设备(电梯)、食品、药品(疫苗)、风险预警系统5个“互联网+监管”方案。

二、“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面临形势环境和机遇挑战

(一)市场监管发展面临形势环境。

一方面,受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增加,企业信心不足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全市层面看我仍是发展中的中心城区,市场机制、创新能力、科技教育等与发达地区还有差距。越是严峻的形势,越要加强市场监管,发挥市场的力量,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二)面临机遇。

从当前来看,市场监管发展面临以下六大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对市场监管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二是宏观经济发展对市场监管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市场监管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四是政府职能转型对市场监管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五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市场监管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六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对市场监管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

(三)面临挑战。

1.队伍结构需尽快改善。目前,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不论是“三合一”还是“四合一”机构改革,市场监管的职能在增加、人数在锐减。河东区处于天津中心城区,面对全区5万余家企业,基层监管人员目前只有151人,企业与监管人员比例为1:330,在机构扩大、职能增加的情况下,干部队伍结构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人员短缺、年龄老化、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2.干部素质能力应尽快提升。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不仅承担的职能增加,而且社会期待也不断提升,基层监管所由工商所单一监管向市场监管所综合监管转变、监管方式由粗放式监管向精细化监管转变、监管能力由行为监管向专业化监管转变任务艰巨。近年来,从区委、区政府和市场监管委到我们局都十分重视业务培训,先后组织多种形式、各个专业培训,但由于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及价格、知识产权等专业性较强,目前我局执法办案需要1000余国家和地方性法律法规及条令条例,业务能力提升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

3.思想观念更新及本领恐慌。监管人员思维模式传统,条条框框多,大监管、大市场观念不牢,改革意识不强,部门利益、本位主义,改革滞后于发展。自觉性主动性不高,不少问题都等媒体曝光才去应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动研究不够。

三、“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着力点,重点优化市场准入、竞争和消费环境,实施质量强区、知识产权、标准化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战略,提升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水平,改革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法手段,加快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市场监管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推进六个坚定不移,加快美丽直沽新样板打造新优势做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

坚持服务全局、心系人民的原则,严守底线,依法监管。到2025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创新创业、公平竞争、安全放心的市场营商环境,形成市场导向、标准引领、质量为本的质量强市体系,形成法治保障、智慧监管、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格局。

1.激发投资活力,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平统一、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基本形成。各种行政审批大幅减少,商事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市场活力持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百姓投资办企业时间缩减,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活跃发展,新设企业生命周期延长,企业数量增长显著。力争每年新增民营企业2000户,到2025年底,河东区新增民营企业10000户。

2.优化营商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规范。坚持放活与管好相结合,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成效显著,侵权假冒、地方保护、行业壁垒、企业垄断得到有效治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基本建立。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商标品牌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质量显著提升。

3.落实“四个”最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100%,获证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抽查考核100%全覆盖。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覆盖率100%。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级完成率不低于97%,日常监督检查完成率100%,问题发现率30%,问题整改完成率100%。。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入场销售者建档完成率100%。上报可疑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达到100份/百万人;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书达到350份/百万人口。对药品零售企业实施分类动态监管覆盖率达100%。药品安全事故及事件应急处置率达100%。

4.保护合法权益,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进一步形成。推进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美好向往。消费维权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维权机制进一步健全。区投诉举报中心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发展壮大,消费维权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商品和服务消费的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高。到2025年,初步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市场监管安全治理体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源发性事件,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

5.强化质量服务,品牌建设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取得显著成效。努力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更加完善。创新水平和效率显著提高。专利授权、专利拥有量年平均增长率与“十三五”相比不低于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平均增长率不低于8%;拥有专利企业数增长率不低于5%;商标注册量年平均增长率不低于8%,力争形成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

6.提升监管效能,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市场监管格局进一步完善,形成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体系。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以及多元共治等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服务全局。增强战略意识,强化全局观念,更加自觉地把市场监管工作放到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和把握。围绕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围绕形成强大国内市内市场,着力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围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着力推进食品安全建设,进一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围绕全方位对外开放,着力完善市场监管规则,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2.坚持心系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必须始终坚持心系人民,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民心、尊重民情、关注民意、致力民生,着力完善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和保障人民权益、接受人民监督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通过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坚持依法监管。必须始终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严格履职的重要准则和严格监管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依法监管理念。强化法治思维,严格依据法定程序、权限、职责办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厘清职能边界、明确权责范围,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法治约束,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强化法治保障,坚持把依法监管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固根本、强基础、利长远的重要支撑,更好地发挥法治在市场监管中的保障性作用,为全面规范市场秩序保驾护航。

4.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观念来为监管开路,用创新的思维来为发展破题,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来破解河东市场监管开局阶段的各种观念桎梏、体制障碍和瓶颈制约。全面强化改革创新思维,凡是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理念、思路、做法,坚决改革;凡是不符合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的体制、机制、模式,坚决创新,最大程度激发蕴藏在基层的创新伟力。

5.坚持严守底线。科学谋划和推动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预见性;坚持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相结合,保持方向不变、路线不偏、力度不减。严守安全底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确保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严守职责底线,坚决扛起改革责任,忠实履行监管使命,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严守廉政底线,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决在廉洁自律上守住底线、筑牢防线、不越红线。

四、主要任务

(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持续深化企业准入制度改革。重点围绕“准入不准营”、市场主体退出难等突出问题,推动改革向纵深拓展。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认真落实分类管理,通过“照后减证”实现“减证便民”。继续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根据国家和天津要求实际,动态更新“多证合一”目录,积极推进“证照联办”升级,继续降低企业准入成本,实现企业开办更加优质高效。进一步推进企业注销制度改革,简化企业普通注销程序,完善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解决企业注销难、退出难问题。继续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名称登记、“一件事一次办”等企业准入便利化改革,进一步降低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

(二)全面加强监管执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1.加强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

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把握网络市场发展规律,健全网络市场监管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网络市场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促进网络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依法依规监管,推进依法管网,引导、督促网络交易平台落实相关责任,规范网络商品和服务经营者行为,防范网络交易风险,提高网络市场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强化技术支撑,完善升级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推进“以网管网”,强化网络交易市场治理能力。加强对网络售假、虚假宣传、虚假促销、刷单炒信、恶意诋毁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净化网络市场环境。

严厉打击传销。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机关对打击传销工作部署,巩固历年来“无传销社区”建设成果,以创建平安河东为目标,相关部门协同配合,联动推进打击传销工作。积极研判传销行为的新形式、新特点,深挖传销欺骗群众、聚敛钱财的手法,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涉传违法行为的防控与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的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案例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识别和防范传销的能力,鼓励公众自觉抵制传销活动,积极参与打击传销工作。在全市打传工作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加强合同行政监管。适应新形势下合同行政监管的要求,厘清职责,依法监管,以信用监管为主要手段,全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动产抵押登记为切入口,强化服务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线上重点领域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加大社会参与度、影响面。对已经开展过专项整治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合同格式条款,适时采取回头看的方式,检查督促整改到位。

加强广告监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不断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建立健全广告监测体系、制度、标准,全面提升广告监测水平和效能。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将药品、医疗器械、食品保健品、美容化妆品、金融理财、汽车房地产、旅游服务、教育培训等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广告作为重点领域,将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大型电子显示屏等作为重点媒介,将车站、公园、城乡接合部等作为重点地区,大力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做好“三品一械”广告审查工作。创新监管方式,按照源头防控、常态监测、分级负责、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常态长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法监管、从严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构建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治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施策、协同共治新格局,有效遏制违法行为,有力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认证监管。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认证行政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行政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进一步健全完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类监管的认证执法监管模式,落实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管任务,严厉查处认证目录产品无证生产销售行为。

2.加大竞争执法力度

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围绕优化环境,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集中优势力量,保持并不断强化联合整治工作的压倒性态势。对风险融资企业加大打击和防控预警,从保护产权、优化营商环境出发,重点解决市场混淆、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突出问题,查办公布一批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和强大声势,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加强价格监管执法。落实降费减负政策,持续开展涉企收费检查,突出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中介、行业协会商会价费行为规范、自然垄断行业价费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违规收费行为治理,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价费环境。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强水电气、教育、医疗、电商、物业、停车等民生重点领域价格行为监管,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百姓合法权益。聚焦社会热点、重要节点,突出抓好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及时处理价格投诉举报,疏解价费矛盾,规范市场价格行为。

3.全面加强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推进执法规范公正,执法文书电子化、执法案卷标准化、记录方式科学化、监督管理便利化。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树立公正公平的执法权威。健全执法监督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提高考评的科学性、效能性和公正性,促进市场监管执法水平提高。

理顺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理顺纵向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界定市场监管所的监管事权和监管职责,强化上下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加强机构内部横向协同,推进业务职能整合,完善各业务领域问题会商、工作协同、监管联动工作机制,发挥综合优势,强化综合治理。加强外部工作协调联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厘清平行部门工作职责,强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运用,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街道社区、新闻媒体等各方协调联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积极推进社会共治,着力构建统一、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

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综合监管、智慧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完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和监管效能。建立完善河东区市场监管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公示机制,确保涉企信息归集公示率100%。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抓好“黑名单”管理。进一步推动部门联合惩戒,对违法企业加大行政处罚和信用约束力度,发挥社会共治力量,让失信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与市场监管委沟通,加强信用修复机制,鼓励企业自我纠错、重塑信用。

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公开执法职责、执法依据、执法标准、执法程序、监督途径、执法结果,提高市场监管执法规范化水平。强化综合行政执法的执法监督,实行执法监督制度、督办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错案纠错制度,对有案不查、查案不力、越权管辖、违法办案的,会同驻局纪检监察部门建议追究党纪、政纪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建立行刑衔接机制,切实解决有案不移、有案件难移、以罚代刑等问题。

(三)遵循“四个最严”要求,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推进食品安全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和天津市有关意见精神,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建设,着力加强法规制度体系、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监管责任体系、产品追溯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建立完善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刑衔接、案件会商、联合督办等制度,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和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严把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关。实行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落实“处罚到人”要求,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人员联合惩戒力度。改革许可认证制度,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食品生产许可改革,优化许可程序,实现全程电子化。加快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量化分级、风险分级相关制度。加快特殊食品安全系统建设和运用,探索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逐步推动特殊食品安全监管“机器换人”,有效提高特殊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能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检查体制机制改革,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体制机制,夯实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能力基础,强化食品风险预警分析和风险交流能力。加大抽检监测力度,更加突出问题导向,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和评价性抽检三种抽检的定位更加清晰,提高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智慧抽检监测水平。每年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不少于千人4批次,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国家级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完成率达到100%。

强化药品安全体系建设。完善行政审批体系,对清单以外的项目,予以充分开放,公示办理流程、所需要件,企业按法定程序注册登记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完善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药品质量全程监管。加强对疫苗、血液制品、麻醉精神药品等高风险品种以及中药饮片等检查力度,强化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守法经营。加强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作为药品的购进渠道、特殊药品的销售流向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隐患,严防套购流弊案件发生。加强对非法收售药品的监管,排查风险隐患,大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监管。严查经营和使用环节,重点查处未经许可(备案)经营、使用无证医疗器械、未按规定记录、未按要求运输、储存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社会共治体系,落实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建设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实施 “黑名单”制度,不断加大监管检查力度,严格执法与行刑衔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以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为重点,督促企业整改落实。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出重点工业产品、重要消费品、涉学涉童产品、电子商务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五个监管重点,深化生产许可、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控三项制度改革。坚持从源头抓起,规范准入审核,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围绕重点监管产品目录,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分类监管。加强生产与流通领域监管联动,更加突出流通领域抽样,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格抽查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加大质量违法行为曝光力度。争取区政府支持,依法将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经费,特别是监督抽查经费足额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进一步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向公众提供消费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全面提升风险信息收集和处置能力,及时跟踪监测和防范化解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强化工作举措,完善监管基础,严厉查处企业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特种设备管理的要求,对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进行动态管理。综合运用市场化机制、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督促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推广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全覆盖,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安全监察人员培训,提升我区特种设备大数据分析和电梯应急处置管理能力,加强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用信息化监管手段来化解监管矛盾突出的问题。

加强消费维权体系建设。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8890消费维权体系,实现“一号对外、集中管理、便民利企、高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消费环境建设。完善跨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自律、行业自治、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为一体的共治格局。开展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和最美消费维权人物、“十佳”消费维权好新闻评选,形成崇尚诚信的良好消费氛围。

(四)提升质量高线,加强河东品牌建设

全面提升质量工作水平。发挥区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以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继续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进河东区品牌建设工作,提升河东区在“天津品牌指数”的影响力。组织开展公共服务质量监测,通过分析研判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研究制定鼓励辖区企业开展质量活动的措施,引导企业解决自身技术瓶颈,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推动企业质量提升扎实开展。联合相关部门在各行业领域通过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提高河东区法人单位认证覆盖率,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努力培育更多高价值核心专利、知名品牌 ,努力实现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 、由大到强转变,在有效发明专利上,力争进入天津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方阵。大力引导高价值创新创造,提升创新主体专利创造能力,深入开展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培育工作,打造企事业单位核心专利,提高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推进区域知识产权工作,打造中心城区知识产权质量高地。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综合布局,努力获取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专利权,形成一批高质量专利组合。精简、筛选支撑产业发展专利储备,挑选出一批优质专利,如:蓝天牙膏等著名商标,提升天津市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核心竞争力,促进优势产业形成专利联盟,进一步加强国际市场上核心竞争力。推进商标和地理标识产品产业化,开展商标和地理标识产品优势培育工作。

推动广告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广告企业服务能力,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广告市场的多层次需求,促进细分市场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的中小型广告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骨干广告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园区内部、园区之间、园区与相关经济体之间的资源交流和整合。促进广告产业创新,推进以“创意、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广告产业创新发展,鼓励支持加快广告业技术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媒介形式创新、业界文化创新。

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在国家标准化体系框架下,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全面提升标准水平。放开搞活企业标准,进一步推动落实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推进工业标准化,结合河东区优势工业产业特色,探索推动标准化与新兴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服务业标准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生态文明标准化、公共安全标准化及标准化军民融合。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升企业国际标准化能力。

加快推进计量一体化发展。加强计量监管,强化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管理,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规范市场计量秩序,提升计量监管的智能化、科技化水平,建设计量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计量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能源资源计量管理,提升计量服务节能减排的能力。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计量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

(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市场监管队伍,按照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坚持岗位练兵和以案代训,实行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加快建立忠诚干净担当的职业化市场监管执法队伍。加大培训和人才培养力度,分层分线加强对干部尤其是基层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人才库。加强学法守法用法观念,落实学法用法考评机制。

加强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建设。按照建设全市统一的市场监管信息化体系,实现各类监管数据集中管理,形成“大平台支撑、大数据慧治、大系统整合、大服务惠民、大监管共治”的市场监管信息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河东区“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并实现与天津市“互联网+监管”系统无缝对接,加强对苗头性风险和跨行业跨区域性风险的跟踪预警,提升监管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环境建设。组织开展重大事项权威发布,增强公众的认知度。加强市场监管委下发的舆情引导力度,有效控制网络舆情,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重大舆情监测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打好舆论基础,在全区范围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逐步建立市区应急联动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加强党对市场监管事业的领导,把发展规划作为一项“管长远、打基础”的大事来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各部门都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强统筹、加强协调、加强落实,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规划落实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按年度分解和落实工作目标,组织开展规划的宣传和解读工作,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统筹规划衔接

要注重工作协调,积极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把相关任务目标纳入本区发展规划和重大专项行动,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改革,运用创新性思维、改革性举措,创造性地落实好规划任务。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大局观念,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推进规划的实施。要按照规划要求,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发挥作用。

(三)强化督查考核

结合年度工作部署和绩效考核要求,将规划目标任务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问效,建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制度,对实施情况及时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各项规划任务落到实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