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新闻动态  》 公示通告
红桥区市场监管局2025年度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举措 (征求意见稿)
来源:天津市红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5-04-02 18:42

红桥区市场监管局2025年度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举措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红桥区市场监管局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围绕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监管执法环境、市场发展环境、消费环境,制定20条服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更好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优化利企便民的市场准入环境

1.结合“强基础重实践,履职能力提升年”活动,持续加强窗口廉政建设。制定窗口服务规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窗口设置“党员先锋岗”,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针对企业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转变工作作风、高效服务、廉洁自律,建设“亲企亲商”政务服务满意窗口。

2.制定市场监管领域“利企便民”办事指南,明确市场监管领域审批及服务事项的办理条件、办理流程、办理期限等,实现“线上可查、线下可看”,提高群众办事透明度和便利度。

3.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未明确禁止进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均可依法平等进入。真正做到非禁即入、自主经营。

4.落实好市场监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为经营主体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的登记服务。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1个工作日内,要件齐全的即申即办。坚持因企精准施策,提供容缺受理、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流程帮扶指导等涉企服务,解决企业落地过程的疑难问题。

5.实施市场监管领域审批事项事前介入。秉持服务定位,注重靠前服务,对审批周期长,需现场堪验、审查的行政审批事项,在企业提出正式申请前,主动“上手”,提前介入,精准把握企业需求,优化审批服务。

6.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经营主体登记、登记档案查询、市场监管领域许可审批事项办理、年度报告报送和自主公示信息、电子商务经营者网上亮照等市场监管业务中的应用,实现信息共享,免于提交纸质材料。

二、持续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7.持续提升公平竞争审查质量。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大力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做法。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扎实做好以政府名义印发等重大政策措施的会同审查工作,充分发挥公平竞争审查鼓励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持续开展打击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聚焦重点领域,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8.加大对行政性垄断的监督力度。对限定交易、限制企业参加招投标等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加大监督力度。坚决纠正利用隐形壁垒实施地方保护行为。对利用信用评价、地方标准构筑新的隐形壁垒行为,加大规范清理力度。深入开展地方标准专项梳理排查,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应用,禁止利用地方标准实施妨碍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的行为。

9.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重点领域、重点市场、重点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持续开展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走访调研,做好知识产权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创造高质量知识产权。依据企业需求,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做好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依法维护区域市场主体知识产权。

三、持续维护公正文明的监管执法环境

10.持续创新监管方式,深入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充分应用“三书一函”,推进“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规范涉企监督检查内容、方式和流程,压减合并抽查事项,优化部门联合抽查。实施分级分类抽查,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检查、多头检查、无效检查”,努力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降低行政执法对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影响。

11.提升智慧监管能力。持续在推行数字政务,推广信息化监管手段,推动大数据信息共享等方面下功夫。深化 “互联网+监管”平台运用,综合“津质安APP”等工具,提升精准监管水平。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对餐饮、电动自行车、燃气具销售单位等重点经营主体开展“互联网+监管”,以无感化模式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管,减少现场检查对经营主体的打扰,努力做到既“无事不扰”又“利剑高悬”。

12.施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发挥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推行首次违法不罚或轻微违法免罚工作,实行“小过错、及时改、不处罚”,增强经营主体及时自我纠错的自觉性,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坚持合法原则、过罚相当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综合裁量原则,对于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当依法免罚、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四、持续打造健康持续的市场发展环境

13.强化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持续开展“跟班式调研”、“千企万户大走访”、“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等活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赴企走访,强化惠企政策宣传,问需解难。对辖区重点企业以及招商引资的重大企业,研究帮扶走访机制,聚焦经营主体发展,破解困难问题,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持续助力民营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14.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根据分型分类条件,对“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型和“名特优新”四类个体工商户,落实各项帮扶差异化措施,加强政策精准供给和梯次帮扶培育,提升个体工商户稳定经营能力。结合第四届“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有关部门,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扩大服务覆盖面,助力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