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政务公开  》 政府规章  》 工作文件
关于印发《蓟州区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蓟州区市场监管局 发布日期:2021-10-21 14:10


关于印发《蓟州区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蓟州区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已经蓟州区第一届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第70次)审议通过,请遵照执行。

  

  

  

  20211020

    (此件主动公开)


  

蓟州区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蓟州区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启动三地一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根据《天津市蓟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天津市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科学编制和实施好蓟州区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对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实守法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

  

  一、十三五期间市场监管工作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蓟州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及市市场监管委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市场监管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蓟州区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深耕体制改革试验田,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

  20153月,整合了原工商蓟县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食药监蓟县分局以及区卫生监督所承担的食品安全有关职责后,天津市蓟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改革后,市场监管系统实现统一机构名称、统一执法主体、统一案件管理、统一举报平台、统一市场准入、统一市场监管,监管部门由最初的单打独斗三合一1+1+1>3的改革效应逐步显现。201812月,按照天津市蓟州区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津蓟党发〔201834号)将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以及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区知识产权局)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职责等整合,组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保留区知识产权局牌子。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区市场监管局由垂直管理改为属地管理20201月,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天津市蓟州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建方案》(津蓟党编发〔20205号),指导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挂牌成立蓟州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目前区市场监管部门监管事项共有543项,一个部门管市场格局形成,工作平稳有序,形成了事合、人合、心合、力合局面

  (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服务经济发展

  十三五期间,区市场监管部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贯彻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落实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的具体管理措施推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全面实行最多跑一次,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区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企业类型全覆盖。十三五期间,蓟州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82468户,较2015年底增长了164.26%,其中企业总量达到18535户,较2015年底增长了123.02%,个体工商户总量达到63933户,较2015年底增长了179.23%

  (三)深入履行监管职责,全力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十三五期间,区市场监管系统着力构建基于大数据,广覆盖、专业化、一体化、高效率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案件管理系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网上审批登记注册系统、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应急执法装备等业务系统建设有序推进,执法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市场主体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内容涵盖监管的全部事项内容。依托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推进信用信息公示全覆盖,实施信用风险分类全覆盖,建立企业年度报告制度,实现一个平台管信用。依法实施靶向式整治,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行为,打击无证无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整治虚假广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传销违法行为,开展成品油市场建材产品、汽车零配件、预拌混凝土、童装童鞋整治、开展旅游市场监管、开展限制竞争、商业贿赂、白酒市场等多项民生领域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有力有序推进典型案件查办,特别是行政机关涉及市场主体权益政策、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推出,确保营造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实现了重点行业市场秩序的逐步好转。截至目前,全区各类市场主体信用风险类别良好类占总数的82.74%;警示类16.51%;失信及严重失信占0.75%。共查办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2752件,罚没款合计2653.9万元,让违法者寸步难行。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守民生安全底线

  食品安全监管上,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出台了《蓟州区区级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智能化监管,依据不同风险等级实现不同频次的日常监管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假冒伪劣、网络订餐、三小等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整治,严防严控严管风险累计开展日常监管3.5万余次推动全区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工程建设100%覆盖,探索建立互联网+农家院食品监管新模式。及时修订了《蓟州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妥善应对系列舆情事件加强部门联动,推动社会共治2018年,我区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2020年,在国务院第三方复评考核中,蓟州区在天津市7个首批创城区中位列第1名。经第三方公司调查,连续两年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由75.42%提升到78.08%

  在药械化安全监管上,进一步健全药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大力推进智慧监管。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强化对两品一械生产经营企业的检查。集中开展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等专项整治行动。突出对互联网销售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新业态的监管,推动建立区域案件查办协查联动机制A级(放心药店)激励机制。坚决打击无证经营药品、非法收售药品、发布虚假违法药品广告,深入开展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中药饮片、打击非法收售药品专项整治,对全区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监督检查覆盖面已达100%,共办理药品案件400余件。办理药品经营许可申请1003件,完成创新药品许可申请13件。完成监督性抽样药化械2006批次,对不合格产品立案查处。

  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上,十三五期间,全区在用特种设备数量和安全监察员数量同步增长,在用特种设备数量增长48.8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数量增长156.72%。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紧扣落实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各类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实现了特种设备安全零事故,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在质量安全监管上,区委印发《蓟州区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区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质量强区战略持续深入推进。区政府将质量安全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夯实质量工作基础。区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蓟州区名优产品奖励措施》,完善质量激励制度,开展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申评名优产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五年平均达到93.5%,超过目标值1.5个百分点;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五年平均达到98.6%,超过目标值5.6个百分点;产品质量市级监督抽查合格率五年平均为98.2%,超过目标值3.2个百分点。区域内新增1家国家级实验室。品牌指数测评工作顺利推动,工作情况位于全市较好水平。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持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主线,以铁拳行动为抓手,开展专利专项执法行动,突出重点场所和领域、重点渠道的线索摸排,持续加大对驰名商标、老字号商标的保护力度。注重运用按照国家对地理标志使用规定,增强地理标志换标和规范依法使用行为。敦促盘山磨盘柿换标并使用。推进黄花山核桃、红花峪桑葚、天津板栗3个地理标志的使用申请。进一步加快推进其它地理标志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地理标志申请。创新创造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商标注册、专利申报。全区累计申请专利5803件;有效专利总量达到1664有效发明专利191件,万人均发明专利2.40;累计有效注册商标近4000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集体商标1个,老字号企业2个。

  二、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面临形势和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时期。适应十四五时期形势发展变化,构建科学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以高效能市场监管保障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新时代市场监管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第一,聚焦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高效能市场监管来保障。当前蓟州区经济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迈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监管必须锚定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着力强产业、抓主体、促消费,实现经济效率和消费者选择最大化。

  第二,主动适应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以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了技术、产业和市场的跨时空、跨领域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新机遇新挑战。市场监管现代化作为监管创新与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必须聚焦解决新时代市场监管主要矛盾,探索适应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监管机制,形成重大理论和制度创新成果。

  第三,积极推动市场监管深刻变革和重大转型。市场监管现代化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着力完善监管制度体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用现代理念引领市场监管、用现代科技武装市场监管,积极探索具有蓟州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市场监管新机制,完成市场监管的深刻转型。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天津蓟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活力、质量、秩序、安全,创新市场监管现代化工具和方式方法,实现监管重心从管主体资格、管市场行为向管市场规则的转变,推动市场监管从管控型迈向治理型,基本建立现代化的市场准入服务体系、质量变革推动体系、市场秩序治理体系、市场安全治理体系,基本实现市场监管现代化,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监管与改革创新相统一。坚持立破并举,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和改革的先导作用,既要严格依据法定职责、权限、程序监管,推动市场监管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又要突出用改革创新破解监管难题,让监管创新的速度跟上市场创新的速度,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保障。

(二)坚持整体治理与分域协同相统一。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以人民群众更高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市场监管一网统管,推动政务服务、市场监管、质量发展等职能系统性重构。坚持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并重,强化跨部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推动市场监管由单体循环整体协同转变。

  (三)坚持放出活力与管出秩序相统一。探索构建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新型监管机制,让两个轮子同向运转、协同运作。既通过商事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又准确把握监管的节奏和强度,通过科学简约的监管制度,创造宽松平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实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四)坚持拉升高线与守住底线相统一。一方面,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质量能级作为主攻方向,助力相关产业竞争上游,拉升质量高线;另一方面,完善监管制度体系,严守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拉高线守底线的统一。

  (五)坚持技术赋能与制度建构相统一。突出科技对市场监管的支撑作用,将风控监管、智慧监管、社会化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广泛应用于市场监管各领域,达成效率与公平、便利与安全共存的治理目标。

  (六)坚持企业自治与社会共治相统一。构建督促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制度机制,推动市场主体强化自我约束、自控合规、自证合规,让市场的自发性秩序发挥作用,守好市场秩序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建立市场监管社会化的制度平台,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功能,调动消费者组织、专业化组织、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监督,形成多元共治监管工作格局。

  三、主要目标

(一)2035年远景目标

2035年,实现更高水平的市场监管现代化,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激发,市场秩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高质量、更为安全,统一规范、权责明晰、高效协同、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更加成熟和定型,市场化、法治化、规范化的营商环境全一流,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大格局。

(二)十四五时期总体目标

聚焦2035年远景目标和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十四五时期,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基本建立五大现代化体系,努力实现市场监管现代化

——基本建立现代化的市场准入服务体系。平等准入、统一开放的市场准入规则全面建立,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智能化显著提升。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实施,市场准入限制大幅放宽,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新增市场主体持续增长、活跃发展。

——基本建立现代化的质量变革推动体系。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支撑我优势产业发展、质量变革能力显著增强。适应新产业变革、新消费升级、新动能发展壮大的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政策更加完善。

——基本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秩序治理体系。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全面确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体系全面覆盖、规则完备、监督有力,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维护,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成效显著。信用监管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基础性作用和规制效应充分发挥,联合奖惩监管机制顺畅高效。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协同高效,各行业领域和要素市场秩序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

——基本建立现代化的市场安全治理体系。四个最严重要要求全面落地,字当头、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全程可溯机制全面建立。安全监管法规标准体系健全完善,监管制度体系严密高效,监管责任体系环环紧扣,科技支撑、社会共治作用全面彰显,蓟州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基本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全面形成,市场监管法治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重点领域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人才队伍全面建立,基层市场监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智慧监管、社会化监管等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三)十四五时期量化目标

  

蓟州区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2020

2025

属性

活力

1

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总量(万户)

8.4

10

预期性

2

企业主体总量(万户)

1.8

2.1

预期性

3

知识产权

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2.1

4

预期性

4

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万件)

0.44

0.68

预期性

质量

5

质量提升

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项)

28

33

预期性

6

新建和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项)

22

27

预期性

7

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家)

20

25

预期性

8

获得有效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量(张)

354

750

预期性

秩序

9

企业年报公示率

95%

95%

预期性

10

个体工商户年报公示率

85.32%

90.5%

预期性

11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率

100%

100%

预期性

12

市场监管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率(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公开的除外)

100%

100%

  约束性

安全

13

食品安全

农产品和食品抽检(批次/千人)

5.28

8

预期性

14

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总体合格率

97.8%

98%以上

  约束性

15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数

0

1

预期性

16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数

0

1

预期性

17

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

75.42%

80%以上

预期性

18

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数

0

0

  约束性

19

化械

安全

药品区级抽检数量(批次)

0

100

预期性

20

医疗器械区级抽检数量(批次)

0

5

预期性

21

化妆品区级抽检数量(批次)

0

10

预期性

22

重大及以上药品安全事故发生数

0

0

约束性

23

种设备安全

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数(起)

0

0

  约束性

24

品质量安全

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整改完成率

100%

100%

  约束性  

25

产品质量市级监督抽查不合格整改完成率

100%

100%

  约束性

  

第三章  市场监管现代化重点任务

  

一、构建现代化的市场准入服务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规范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深化以商事制度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营商环境建设质量,以法治化、规范化、简约化、智能化、便利化为重点,以公平和效率为目标,推进市场准入服务体系现代化,更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设一流市场化、法治化、规范化营商环境。

(一)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1建立统一规范的商事登记制度体系。全面贯彻《商事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规范商事登记活动,形成统一规范、便利高效、高质量的商事登记制度。落实市级工作要求,深化住所登记改革,实行市场主体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制度。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

2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度改革。对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高或者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事项,除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公共安全、金融业审慎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重要涉外等风险较大、纠错成本较高、损害难以挽回的证明事项外,实行告知承诺制,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范围,并向社会公布。根据不同场景推动审批替代型、容缺受理型、证明替代型、信用修复型、行业自律型和主动公示型等六类信用承诺应用。

3探索推进极简审批集成创新。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建立行业综合许可制度,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许可证,实现一证准营。积极推动商事登记机关与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实现秒批营业执照。按照市级工作部署,探索在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试点无条件准入、免审批准营、登记式备案管理模式。

4探索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和休眠制度。调整企业设立登记行政行为性质,赋予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资格,改为确认其法律地位和法律关系并对外宣告,实现简约治理。允许商事主体适应形势变化提出休眠申请,并根据实际情况恢复生产经营,实行休眠企业继续制度、恶意休眠公司预警机制。

5改革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制度。分类实行豁免登记制度、临时营业制度、歇业登记制度、经营者变更登记制度,推行更加灵活、便利创业的登记制度。

6建立市场主体多元化退出制度。完善市场主体简易注销制度,推动简易注销程序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市场主体强制退出制度,对因经营异常、违法失信而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市场主体,依法实施强制退出。优化普通注销制度,完善企业注销一网平台。

    (二)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放宽各领域市场准入限制

1深入改革市场准入制度。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全国一张单管理模式,以服务业为重点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深化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普遍落实非禁即入

2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等配套法律法规,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非禁即入,便利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放宽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投资方式、从业人员、经营范围等限制。落实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3支持实体经济和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创新和完善各领域支持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智能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非禁即入、非禁即可,培育壮大中小微企业,扩大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和规模,到2025年新增市场主体1.6万户。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畅通市场准入通道。

(三)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体验度获得感

1打造开办企业便利化高地。推进市场主体开办、变更、注销等登记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全流程网上办。扩大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应用领域,将电子营业执照作为网上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以及招投标、银行开户等业务的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和电子签名手段,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互通互认互用。

2加强政务服务移动端津心办建设和应用。推进覆盖范围广、应用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向移动端延伸。完善政务一网通平台功能,推动政务信息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专网互通共享,实现业务协同。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行标准统一、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跨省通办新模式,大幅提高本市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制定政务热线服务质量标准,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二、构建现代化的质量变革推动体系,打造服务高质量发展、

高品质生活新范式

实施质量强战略,全面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实现质量链、创新链、产业链、知识产权链深度融合,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我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一)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建立质量技术全要素服务高质量发展体系

1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以建立优势产业质量技术支撑体系、质量提升技术服务体系、服务民生和市场监管技术保障体系为主线,一体化推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应用,到2025年,使我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总体能力明显提升,形成技术水平更加先进、服务能力更加突出、基础制度更加健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质量技术服务高地,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标准运用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强化各领域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机制,争取市级层面企业标准领跑者。建设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3完善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立与产业发展战略相配套的计量支撑体系,聚焦重点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健全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平台,满足产业发展的计量需求,夯实高端制造业的精准计量基础。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提升科技研发和精密制造水平。

4组织推动天津品牌评价认定。推动我产业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发展,培育、评价、认定一批品质卓越、服务优良、管理先进、市场公认的蓟州品牌,促进我品牌产品及服务市场占有率、品牌附加值、品牌贡献率明显提高,发挥品牌对提振我经济的重大推动作用。

5深入开展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重点行业领域部署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质量状况分析,找准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组织专业机构和专家力量共同研究制定质量攻关方案,以先进标准倒逼质量提升和竞争力塑造,加快我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组织企业开展质量攻关活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促进企业提质增效、降耗减损。

(二)推进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

1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支持重点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并购、交叉许可等多种途径,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引导涉农产品增加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提高地理标志集体、证明商标申请注册量。

2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全链条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加大对严重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探索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置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业队伍建设,健全行政执法体系,完善京津冀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实施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共服务,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3全面促进知识产权运营运用。支持各类机构围绕信创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专利导航服务,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促进产业联盟成员之间的技术共享与合作,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4全力构建知识产权开放发展新格局。培育一批拥有知识产权、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结合区域定位与发展特色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实务型人才培训。倡导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知识产权文化。

(三)建立健全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体系,促进新产业新动能发展壮大

1探索推行沙盒监管机制。坚持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加强对新生事物发展规律研究,量身定制监管规则和标准,实行自律监管、技术监管、合作监管以及法治监管等灵活多元的监管方式。对尚看不清楚的创新业态或模式,通过监管沙盒限定监管风险范围,实行观察期管理,给予市场主体容错”“试错的空间,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

2实施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制度。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动态完善市场监管领域免罚清单,拓展轻微违法免罚清单覆盖范围,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违法违规情节显著轻微、社会危害程度不大的,审慎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依法免于行政处罚,注重推广运用说服教育、督促改正、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严防执法一刀切现象。

3建立新动能新产业敏捷治理模式。落实新动能引育行动计划,充分运用市场监管综合职能优势,从市场主体准入、事中事后监管、质量技术支撑、知识产权治理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建立一套适应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和风险防控的敏捷治理框架,有针对性地引导新兴产业走向高质量增长。

(四)推进新消费变革和扩大内需战略,建设高品质消费环境

积极顺应消费变革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高效能维权促进高品质消费的动态平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1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适应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快速发展的趋势,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动消费新模式健康发展。积极培育网络消费、智能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模式,拓展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和农村消费新领域。

2推动消费供给升级。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满足高品质生活消费。激发旅游消费活力,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消费加快发展,培育优质文化产品和品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提升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市场化供给质量,壮大社会服务消费。

3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开展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紧紧围绕吃、穿、住、用、行,全面提升消费品和服务质量,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以网络购物、信息消费、交通、教育培训、快递物流、美容健身等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为重点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提高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聚焦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领域多发问题开展专项检查。

4创新消费维权体制机制。强化大消保理念,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建立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实现维权体系网络化、维权领域深度化、维权方式多样化。健全消费维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完善部门间、区域间、层级间执法联动机制,实现行政执法和纠纷化解相辅相成。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警示,向消费者传递科学、理性、绿色、环保的消费知识和理念。

三、构建现代化的市场秩序治理体系,打造公平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秩序新生态

建立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市场行为监管、重点行业监管和要素市场监管,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形成现代化的市场秩序治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制度

1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面向各类市场主体有违公平竞争问题的投诉举报处理回应和重大政策措施会审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理情况,实行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和执法监督。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监督,建立联席会议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问责机制。

2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做好涉嫌垄断案件线索的摸排、收集和分析研判,及时查处各种损害市场竞争的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矫正我民生领域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突破招投标等存在法律竞合领域违法行为的真空地带,制止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的不当干预。加强反垄断执法能力建设,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区级反垄断执法机制。建立反不正当竞争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协作配合,部署查办重大不正当竞争案件。深入研究网络传销新方式新问题,持续保持对网络传销高压严打之势,巩固打击传销工作长效机制。

(二)创新和完善信用监管制度

  1建立全链条信用监管规则体系。加强信用基础制度建设,贯彻《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充分利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中国(天津)网站、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功能,全面构建信用信息系统架构,健全行业信用监管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精准监管制度。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的信用修复机制。

2健全分级分类和跨部门协同监管制度。推动有关部门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制定本行业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标准,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牵头开展全区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依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和风险等级,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在各个行业领域形成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配合的联合抽查集群,实现一次多查、一次彻查,实现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

  3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落实《天津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实施办法》,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发起和响应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

(三)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市场监管效能

1加强网络交易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网络交易监管制度,督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落实法定主体责任,确保法规规定贯彻执行到位。探索对网络直播带货等互联网新业态的新型监管模式,实现发展与规范并重。

2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加大成品油生产、销售环节质量监管力度,加强成品油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

3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着力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提高监管透明度。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4加强医疗健康市场监管。持续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推动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依规执业。深入推进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突出解决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加强监督执法,遏制损害群众健康权益违法行为的发生。

5加强生态环境市场监管。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标准化工作,适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和市场规范管理。强化环评文件编制事中事后监管,定期开展环评文件技术复核,依法依规查处环评文件质量问题,促进规范我环评市场秩序。

6加强殡葬市场监管。严格落实《天津市殡葬管理条例》相关工作,做好清明节等集中祭奠日文明祭扫工作,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人民群众文明殡葬的自觉性,为殡葬市场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完善市场行为监管体系

1健全和创新计量监管制度。完善抽查事项清单,实现计量检查事项全部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监管。跟进计量校准管理办法实施,建立监管配套措施,规范计量校准行为。深化商业服务业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声明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2加强对标准实施的监督。完善企业标准自我声明,督促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鼓励社会团体公开其团体标准信息,并加强对团体标准监管。依据法定职责,强化对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监督检查。

3强化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监管。加强对强制性认证产品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认证违法行为,落实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管任务,严肃查处强制性认证目录内产品无证出厂、销售行为。完善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监管体系,将检验检测机构纳入信用监管范围,形成社会共治的监管机制。

4健全价格监管和监测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价格监管体系,完善预警监控机制,运用大数据、舆情分析等手段及时跟踪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加强节假日、重要活动期间价格监管。完善专项检查制度,组织开展全涉企、医疗、教育、转供电等价格收费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检查,将专项检查与行业规范相结合。加强价格执法,严厉查处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商品的价格违法行为,全力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

5加强和规范合同行政监管。选择重点行业,对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进行规范监管。坚持整治与指导相结合,开展重点行业经营者的行政指导、日常检查和整治规范。继续推动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深度合作,宣传、推广合同示范文本,扩大合同示范文本使用范围。

6建立广告市场治理长效机制。深入实施新《广告法》,加强执法力度。落实和完善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制度和综合治理机制,落实广告违法主体的市场退出措施,依法追究构成犯罪的虚假广告违法主体的刑事责任。完善广告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以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重大财产利益的广告为重点,加强大众传播媒介广告监测和场所媒介广告检查。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弘扬社会新风正气。

四、构建现代化的市场安全治理体系,打造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新标杆

建立健全以四个最严为标准、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法治化为保障、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企业自治、社会共治为依托的现代化市场安全监管体系,显著提升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关系人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

(一)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1完善食品安全治理组织体系。深入贯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严格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相关工作清单,依法依规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创新评议考核机制,年终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客观评价各镇乡街食品安全水平和监管能力。探索京津冀食品安全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三地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日常监管、执法联动、大型活动保障和科技项目等方面的合作。

2建立以风险防控为核心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以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和各类食品安全风险为目标,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清单和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实现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闭环监管。深化大气、土壤、水等食品安全源头污染治理,调整完善食用农产品、食用林产品监管制度,以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为核心建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创新特殊食品注册、备案和监督管理,强化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等特殊食品领域监管,进一步保障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

3优化食品安全执法办案体系。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紧盯重点食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以点带面全面治理餐桌污染,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规范与公安机关之间案件移送、线索通报、联合查办、涉案物品处置、信息共享和联合发布等工作机制,完善对涉嫌食品违法犯罪案件的司法鉴定和检验认定工作制度,规范涉案物品抽样、委托检验、鉴定评估等工作程序。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建立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及时通过信用网站、门户网站等媒体公布,依法依规实施信用惩戒,让违法犯罪法分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4完善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体系。建立健全各领域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清单,督促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质量安全管理责任,规范生产经营过程控制体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状况自查评价、隐患事故报告等主体责任制度,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要达到100%

5构建智慧监管和检验检测支撑体系。继续深入推进农家院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迈入智能化时代。加快推进蓟州区食品检验中心建设,基层站所快速检验室快速检测装备配置率达到100%,满足日常监管需求。完善以问题为导向的抽检监测机制,抽检样品覆盖到所有农产品和在产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品种,到2025年抽检量力争达到8批次/千人。

6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打造立体化宣传矩阵,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安全五进等宣传活动。引导大型生产企业建立风险交流平台回应消费者咨询。鼓励企业内部知情人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经查证属实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对恶意举报非法牟利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

(二)建立健全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1完善药品安全治理体制机制。建立与监管事权相适应的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形成权责明确、协作顺畅、全面覆盖的药品监督检查工作体系,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完善药品监管稽查执法机制,加强多部门协同配合,深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探索社会独立第三方参与日常监管的新机制,完善药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2强化药品监管法规和标准宣传。结合《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制修订和配套规章文件的颁布实施,做好八五普法规划,建立常态化的普法教育机制,大力加强药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3深化生命周期风险管控体系。落实药品生产环节源头责任、经营环节中间责任、使用环节终端责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健全疫苗、血液制品、注射剂、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高风险产品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机制,开展重点品种监测评价活动。构建基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为基础的药物警戒体系。

4推进药品科学监管和智慧监管。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药品检验检测资源优化整合,实现监督检验、快速检验能力、应急检验能力大幅提升。实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开发监管的新标准、新工具和新方法。加快推进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药品智慧监管,实现药品品种一品一企一档管理。

(三)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1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推动落实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行业部门管理责任,形成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合力。按照法律规定,落实请示报告和挂牌督办制度,特种设备安全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和重要工作及时向安委会请示报告,重大安全隐患提交政府挂牌督办。

2强化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对相关单位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倒逼使用单位强化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双重预防工作。

3推动特种设备安全智慧监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信息手段,通过人、机、网协同发力,建立特种设备智能监测预警与完整性管理平台。推进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优化整合和升级改造,消除数据孤岛,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4改革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电梯按需维保试点改革,推动电梯维保由固定周期、固定项目按需维保转变。加强检验机构监督,督促法定检验机构强化公益保障属性,做到应检必检、应检尽检,有效发挥检验机构保障设备本质安全、防控安全风险方面的技术优势。

5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执法。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数据分析和运用,为实现分类监管、精准检查提供有力支撑。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综合运用监管执法、约谈通报、信息公开、撤销吊销、失信惩戒等手段,推动企业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主导实施向企业主动实施、隐患排查治理由行政部门推动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保持对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四)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1建立以风险防控为基础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源头治理方面以监测评估为基础,综合收集产品风险信息、详细制定风险监测项目、科学开展风险评估分析,提高风险监测的灵敏性和前瞻性,将监管重心向源头风险防控延伸,实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2实施质量分级分类管理和智慧监管。在至少2个行业开展质量分类分级工作,形成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劣势企业依法退出、行业整体优胜劣汰的良性发展局面,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监管的科学性、靶向性和有效性。借助天津市产品质量动态监管系统,实现监管数据共建共享和智慧分析,用好大市场监管工具箱、打好质量安全监管组合拳,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为精准监管提供抓手,以信息化驱动质量安全治理现代化。

3严格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逐步提高不合格产品发现率,切实发现和解决区域、行业的产品质量安全突出矛盾和问题,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条件。完善产品质量责任制,加强产品安全协调管理和跨部门合作。强化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法律责任,加大实体市场、网络市场违法查处力度和质量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实施假冒伪劣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黑名单制度。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用更为严格的执法与问责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4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工业产品质量评价传递反馈机制,鼓励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开展产品质量比较试验、综合评价、消费者教育、体验式调查。

  

第四章  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

  

  一、建立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监管责任体系

  (一)明确市场监管职责范围。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明确的监管职责和监管事项,依法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标准规范,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方式等,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对已经取消审批但仍需政府监管的事项和审批改为备案的事项,继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情况、机构职能变化情况等,对监管事项进行动态调整。对涉及面广、重大复杂的监管领域和监管事项,主责部门发挥牵头作用,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二)加强审批与监管衔接。建立审管标准互认机制、系统信息实时交流机制、审管联动协调机制、审管联动定期会商机制,形成审批服务监管、监管支撑审批的审管衔接工作格局。

(三)健全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及时衔接落实国家和市级监管规则和标准,围绕服务企业发展,以科学合理的规则标准提升监管有效性,降低遵从和执法成本。完善市场监管应急管理体系,把预防与应急处置结合起来,强化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

二、完善市场监管法治建设体系

(一)健全以市场监管现代化为导向的法规体系。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市场监管现代化为导向,积极回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新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改革监管方式,加强市场监管治理,以良法善治保障市场秩序公平正义。

(二)严格规范市场监管执法行为。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完善和落实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落实。完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制度,严格限定和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健全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建立常态化的普法教育机制。

(三)强化市场监管执法监督机制。调整完善市场监管部门权责清单。依托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实现执法监督从事后追究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追责全过程监督转变。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重要作用,坚决纠正不履职、违法履职和不当履职行为。健全行政应诉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四)建立尽职免责、失职问责机制。落实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原则,推动依法有序追责问责。对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履行监管职责、监管对象出现问题的,在创新探索中出现失误或偏差但依照有关规定决策、实施的,且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对未履行、不当履行或违法履行监管职责的,严肃追责问责;涉嫌犯罪的,移送有关机关依法处理。

(五)完善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机制。进一步清理规范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加强执法协同,提升执法效能。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建立科学执法的规则和激励执法的导向,有效解决不执法、乱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

三、推动市场监管领域大协同大合作

(一)推进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大协同。依法充分发挥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作用,建立综合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推动跨行业、跨区域执法协作,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沟通顺畅、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

(二)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大协同。推进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实现违法犯罪案件信息互联互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对接。

(三)推进京津冀区域市场监管大协同。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聚焦高质量一体化,增强共同体意识,深化协同合作机制,建立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围绕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标准协同、检验检测结果互认、计量技术规范、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信用监管与联合惩戒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扩大三地合作事项,形成合作标志性成果,推进市场监管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协同协作。

(四)推进企业、政府、社会监管大协同。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多元共治机制。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引导企业成为行业秩序、市场环境的监督者和维护者,培育有社会责任的市场主体。鼓励行业组织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建立行业诚信体系。积极推动社会共治法规制度建设,明晰社会共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加强社会公众、中介机构、专业化机构、新闻媒体等对市场秩序的监督,发挥消费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监督作用,健全激励和保护消费者制度。

  

第五章  规划组织实施

  

一、全面加强党对市场监管现代化的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市场监管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市场监管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场监管领域高效落地。全面推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在市场监管领域贯彻落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市场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各领域议事协调机构,及时协调解决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问题,确保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凝聚起推动市场监管现代化的强大组织合力。

二、加大市场监管现代化和基层规范化建设投入保障力度

将市场监管现代化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合理保障所需经费。推进基层市场监管规范化建设,按照执法重心下移的要求,推动人力、物力、技术资源和服务资源向基层集聚,实现区和街级机构监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建立与基层监管能力相适应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合理保障基层装备投入,提高现代科技手段在基层执法办案中的应用水平。

三、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市场监管队伍按照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坚持岗位练兵和以案代训,实行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加大培训和人才培养力度,分层分线加强对干部职工尤其是基层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人才库。

四、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环境建设

  建立重大事项新闻发布会制度,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组织开展权威发布,增强公众的认知度。加强舆情引导,有效控制网络舆情,加强重大舆情监测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打好舆论基础,在全范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