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00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市市场监管委 发布日期:2021-05-19 15:59

                                                              别:A

                                                                           签发领导:林立军     

                                               公开属性:公开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  

    贵会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启动城市品牌推广战略,助力天津经济快速发展的提案》(0005号),市政府交由我委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办理。对此,我们非常重视,经研究答复如下:

品牌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无论“强市”,还是“强企”,都要牢固树立品牌理念,都要坚定不移培育品牌。为此近年来政府各部门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品牌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市市场监管

委推进品牌建,一是鼓励企业参加天津质量奖评选活动,截至目前连续开展了四届天津质量奖评审工作(第四届质量奖评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发挥质量标杆示范作用,大力推广获奖企业的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引领全市企业向质量奖获奖企业学习,促进质量管理创新,引导全社会崇尚质量,不断提升质量水平,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二是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品牌建设领域创新工作,已连续7年推动开品牌价值评价,推荐我市优势企业(品牌)参加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引导企业不断开发潜在价值,提升品牌竞争力,增强企业在品牌价值方面的国际话语权。三是聚焦本市品牌建设工作,在全国率先采用“品牌指数”对区域品牌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和科学考量,发布了2018、2019天津品牌指数,激励引导各区政府大力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四是推动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加强商标、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提升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引导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初创企业注册商标,指导企业加强品牌保护和创新。强化商标发展运用,科学谋划商标布局和管理制度,指导企业规范使用商标,做好商标品牌宣传等商标发展运用工作。五是结合落实市场监管职能转变要求,着重从抓市场规则、抓营商环境、抓监管制度入手,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侵权行为,提升全民牌意识,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条件,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进文化和旅游品牌建设,一是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优质旅游升级版,基本形成城市文旅品牌宣传效应。“近代中国看天津”文旅核心品牌更加巩固,“天天乐道,津津有味被评为中国十佳旅游口号之一,策划形成12条“最天津”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指导推动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区(镇)建设,道景通过文化和旅游部5A级景区创建景观质量评审,和平区金文化旅游区、滨海新区国家海洋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新举办2020年鼓楼钟声零点跨年市民联欢活动、“鼓楼津声”灯光秀、“I游天津”游季等系列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城市文旅品牌,与抖音、程等13家国内互联网领军企业及新媒体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天津通票2.0,全力推动旅游服务升级。二是落实《天津市促进旅游业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挖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与天津城市发展的关联,串联大沽口炮台、小站练兵园、望海楼教堂、利顺德大饭店等历史文化资源,沿海河西岸打造以“近代中国看天津”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天津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三是逐步形成文化和旅游活动品牌。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化运”模式,打造国内名文旅品牌。借助成功举办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智能大会、第十三届全运会、全国非遗曲艺周等大型活动、展会和体育赛事的契机,加大文化旅游宣传。举办中国天津五大道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梨园情旅游文化节、天津旅游嘉年华、天津霍元甲国际武术旅游节、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海河文化旅游节、中国汽车(房车)露大会中国天津体育旅游大会等系列特色文化和旅游节庆活动,促进文化旅游市场繁荣兴旺。近年来,我市平均年主办或协办节事活动100多场。其中,中国旅游业博览会、中国天津五大道国际文化旅游节、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梨园情旅游文化节等已连续举办多年,形成了天旅游的著名节事品牌。

市工信局进工业企业品牌建设,一是组织品牌培育和专家座谈。组织“品牌战略和体系”、“品牌塑造和传播”等专题培训活动,引导企业应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品牌管理能力。组织专家座谈会,组织企业针对品牌建设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与专家进行交流,专家逐一对企业品牌建设给予专业性指导。二是开展工业老品牌调研。为深入挖掘我市工业老品牌资源,重振老品牌辉煌,对我市工业老品牌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工业老品牌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工业老品牌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振兴工业老品牌的工作建议。三是配合做好中国品牌日和老字号工作。配合组织中国品牌日活动,围绕品质生活,全球抗疫等主题,组织红日药业、九安医疗等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云展馆宣传活动,提高天津品牌知名度。配合推进工业老字号建设工作,对工业老字号进行梳理,结合实际提出推动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工作措施,形成指导性文件,推动老字号企业加快发展。

市科技局认真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部署,根据《天津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提升实施方案(2016—2020)》的任务分工,一是推动标准与科技协同,加强政策引导,在天津市相关科研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质量安全与产品检验、养老助残、文化体育、司法鉴定等技术研发与应用”列为支持重点之一。二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地方、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在天津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通过天津市科技领军企业认定及品牌培育、“重点新产品”研发项目支持,培育了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轮翼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天应泰钢管有限公司、鑫永强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妙可蓝多(天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以及一批技术先进、行业急需的标准,填补了天津市乃至国家标准体系的空缺。

市住建委持续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每年制定住建领域“质量月”活动方案,开展质量主题宣贯和精品工程观摩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各企业各项目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优质精品工程。近3年,共有13项建设工程获得中国建筑业工程质量的最高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树立了我市建筑业在全国的品牌形象。

市商务局推动品牌工作,一是宣传推广老字号品牌。组织耳朵眼、劝业场、天立老醋等12家中华老字号在地铁1号线开展老字号·新青年”音展播活动,通过一个月的地铁语音播报宣传天津老字号,让老字号在市场端传递新声音。在地铁安检处设立“老字号与新青年同行”公益宣传广告,集中宣传展示桂发祥、鸵鸟墨水、达仁堂等20家老字号企业,不断提高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二是帮助老字号企业拓宽营销渠道。组织狗不理、桂发祥、老美华等20余家老字号企业,在今日头条及抖音新媒体平台运营开展公益讲座,从线上推广、电商运营等角度为老字号企业开展定制化培训,帮助老字号企业开展网络营销。三是推动老字号企业走出去。组织鹦鹉乐器、果仁张等16家企业参加山东老字号博览会,设立了天津展区并参加中华老字号掌门人大会暨品牌发展高峰论坛活动。组织海鸥手表、山海关等20家老字号企业参加在杭州市湖滨路步行街举办的老字号博览会等。

市发展改革委近年来牵头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品牌发展工作部署,重点推动“中国品牌日”活动,展示我市自主品牌发展成就,塑造我市自主品牌良好形象,自2018年起,我市已连续3年参加“国品牌日”及自主品牌博览会相关活动。每届活动积极提前谋划筹备,会同市委宣传部等部门成立活动专班,强化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相互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认真甄选企业,组织市有关部门推选自主品牌参展企业,并从信用、专利、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严格核查把关,确保优中选优;协调各方面深入对接,突出天津品牌特色,高标准做好实体和云上展馆的设计、制作、搭建工作;组织天津电视台、津云、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和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和手机APP等新媒介上开展活动预热和宣传报道。几年来,我市展馆以覆盖范围广、展示信息量大为展示重点,综合运用了VR、图文、视频、动画等多种新颖形式,充分体现了我市智能制造创新成果,同时兼顾了农业、商业、老字号等领域品牌,全面展示企业的品牌产品、品牌文化和品牌历史,快速扩大了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使得我市品牌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品牌发展氛围越加浓厚,为推动我市经济高品质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根据贵会的

建议,各相关部门下一步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市市场监管着力探索品牌领域改革创新,一是加快推动成立天津品牌发展促进会,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其成为政府、市场、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二是持续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动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努力形成商标集聚发展态势。深化商标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引导各类市场主体重视商标保护和创新,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适应市场需求,保障产品质量,不断增强商标品牌产品科技含量。规范使用商标并通过利用媒体广告、参加展览会等多种渠道,加强商标品牌宣传,更好地展现产品特性和企业文化,不断促进、提升品牌价值。

市文化和旅游局下一步以在游客心中最具吸引力的与近代历史相关的名人故居、建筑风貌、古迹和历史事件、海洋文化和海滨活动、博物馆/纪念馆/览馆、津美食、城市内河流及沿岸风貌、曲艺表演、自然风景等优势资源为依托,通过传统体与新媒体结合的立体化营销网络,扩大天津市文化和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一是整合营销传播资源,提升营销播效果,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进文旅产业链整合营销;构建市场营主体整合、产业整合、区域整合、系统整合的立体化营销整合传播体系。通过从服务营销到内容营销再到品牌营销的层层递进发展,构建天津化和旅游营销的金字塔结构。以服务营销为基础,以内容营为媒介,以品牌营为目标,塑造个性明的天津城市形象,培育文化游名城品牌。二是加大城市旅游国际化营销,提升国际名度充分借助世界智能大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亚布力天津峰会等重大国际会议活动的聚集效应,全面展示津城市的良好形象。积极融入国家旅游推广总体体系,大力宣传津文化和旅游形象,提升天津国际知名度。深入挖掘和整合兼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和天津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打造更多有天津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外事活动品牌,建立优秀化资源项目库,培育文化目交流阵地,注重国际达,讲好“天故事”。三是持续发挥传统媒体的营销宣传主阵地作用将电视、广播、杂志、广告牌、旅游博览会等传统媒介与天津文化和旅游资源相匹配,规划“目客群—文化和旅游资源—营销传播媒介”的营销组合模式。与热播综艺类节目和影视剧合作,植入天津景和元素。加大天津旅游宣传短片在主要客源市场省级卫视的投播力度。以高铁旅游、航空旅游和邮轮旅游为突破,加强对高、航线直达城市的旅游宣传推介,抓好高铁线路冠名宣传,增加高铁广告投入,同步开发铁沿线市场。四是广泛利用新媒体进行范围广、程度深的碎片化营销,综合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游戏、动漫等新兴媒体和社交网络,借力腾讯携程、飞猪、去哪儿和马蜂窝等旅游电商平台,腾讯、优、爱奇艺、哔哩哔哩等网络视频平台,抖音、快等小视频网络社交平台以及斗鱼、虎牙等各种网络直播平台,策划线上游营销活动,强化线上销和在线旅游产品销售,推出有看、有玩头的天津文化和旅游“网红打卡”项目。

市工信局将继续深入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工作,策划相关活动,引导企业提升质量品牌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市科技局将认真落实天津市品牌工作部署,积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助力天津市企业打造有影响力的天津品牌。

市住建委将继续加大工程创优工作力度,借助“鲁班奖”这一工程质量的标杆和品牌,引导、激励更多的建筑业企业不断强化质量管理,树立品牌意识,助推我市建筑业转型,创建津建品牌。

市生态环境局将不断加大我市特色生态资源宣传力度,讲好生态保护天津故事。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创建宣传引导,树立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向社会公众充分展示我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扩大城市生态品牌影响力。二是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品牌效应。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教育宣传活动,突出宣传“天津北大港湿地”、“天津大黄堡湿地”、“天津七里海湿地”、“天津团泊鸟类湿地”等生态品牌。三是培育生态旅游资源。结合我市生态特色,科学保护、充分利用生态资源,配合市规划资源局,为当地政府适度发展参观旅游做好法律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时持续推动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塑造“三区两带中屏障”生态格局。推动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进一步提升中部“七里海-大黄堡”湿地区、南部“团泊洼-北大港”湿地区在我市生态格局中的重要生态功能。以“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为抓手,深化自然保护区监管,依法依规做好服务工作,通过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督,进一步提升我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品质,有效促进我市生态品牌的大力推广。

市商务局进一步挖掘老字号品牌价值,一是搭建新媒体平台,与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平台合作,加大老字号与本地生活服务融合,推出以老字号为主题的津味美食、工业旅游等打卡地。二是搭建展会平台,组织参加“糖酒会”等专业展会,以及浙江、山东等地老字号主题展会,以“会中会”“展中展”方式推介我市老字号品牌。品牌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启动城市品牌推广战略,需要企业、行业、政府及社会各界扮演好各自角色,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形成品牌建设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助力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021年4月12日



人员:张利民                               联系电话:2337715712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