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392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天津市市场监管委 发布日期:2023-04-25 17:06

                             别:A

                              签发领导:戴东强

                            公开属性:公开

时岩代表:

    您在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我市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的建议,经市知识产权局研究答复如下:

市知识产权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着力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多措并举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多种方式减轻权利人维权成本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法治工作

(一)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整体部署。组织研究起草《天津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正式印发实施,成为我市历史上首个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实施的知识产权纲领性文件。以市知识产权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天津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 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印发《2022年知识产权战略工作要点》,制定《天津市知识产权局2022年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并提出36条具体措施。

    (二)推进《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深入实施。根据市人大对《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情况,形成《市人民政府关于研究处理<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代拟稿)》及任务分工表,共制定53项整改措施,并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市知识产权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整改措施和任务分工印发各部门,要求分别予以落实。

二、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有效融合

市知识产权局与市银保监局加强合作,鼓励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多险种保险业务,通过设立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侵权责任保险等保险产品,为企业因专利纠纷而产生的调查费用、法律费用等经济损失提供保险保障。联合市金融局召开专利保险工作座谈会,邀请中国人保财险、平安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工作座谈;开展专利保险培训,召开“知识产权大讲堂活动”,组织保险、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专家开展专利保险宣讲,指导有需求的企业投保知识产权保险,减轻维权带来的成本。

以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区工作为抓手,指导东丽区知识产权局联合人保财险公司走访调研辖区企业,宣传推广知识产权保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科技企业投保“专利执行保险”。东丽区一家科技公司投保“专利执行险”后发现专利被侵权,公司边开展维权边联系保险公司进行理赔。2022年,公司成功获得保险公司对案件的调查费及法律费用的赔付共计9.95万元,这是天津首笔知识产权保险理赔款。

三、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城市

(一)强化知识产权“严保护”力度。发布《2022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组织滨海、东丽、西青、津南、北辰、静海开展专利行政保护试点,试点区共办理专利纠纷案件34件,占全市各区总数的69.4%。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指导,对150多名区域执法保护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编辑印发《天津市专利行政执法指导手册》2000册。开展商标、地理标志和奥林匹克标志专用权保护工作,2022办结各类商标侵权案件376件,罚没款919.4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7件。会同行业组织加强规范化市场建设,滨海金元宝农产品批发市场等5家市场已通过国家级市场延审,认定物美津东商业广场等2家市级规范化市场,遴选武清区万达广场等7家市场为重点培育市场。

(二)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与市司法局签订《天津市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知识产权人民调解机制;与市检察院签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和《关于建立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工作合作协议》,助力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研判;与市三中院等5家单位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执法联动机制,组织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签署《大力实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共建备忘录》,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效益最大化;制定《天津市技术调查员参与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的工作规则》,为专利裁决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三)畅通知识产权“快保护”通道。整合“双保护中心”资源,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服务“双城”高质量发展。发挥全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能,快速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960多件。指导河东区知识产权局成功办结两件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并经河西区人民法院予以司法确认。提高预审服务能力,促进专利快速授权。2022年,市保护中心预审案件3986件,其中受理3408件,合格2532件,授权1752件;滨海保护中心受理预审案件1620件,预审合格835件,专利授权712件。

四、持续深化知识产权服务

(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全局8支服务队,共派出服务人员665人次,深入294家单位,帮助协调解决问题345个。与市贸促会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机制建设实施办法》,组织天士力等7家重点民营企业召开“企业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座谈会”,交流应对美国“337”诉讼、开展海外维权等知识产权保护维权经验;先后深入友发钢管集团、华正集团、天津大学医疗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静海杨成庄乡宫家屯村等单位,对商标注册、商标布局、商标管理及专用权保护工作针对性的进行帮助;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协调“海河工匠”、“鲁班工坊”等商标注册事项,切实解决相关问题。

(二)有效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质效。2022年,市知识产权局代办处作为服务群众的“窗口”,受理专利新申请8.9万件,专利电子申请率为98.7%,代理机构的电子申请率为100%;收缴专利费用14.6万笔,各类专利事务通知书10.5万件,受理专利权质押登记79件,办理专利优先审查709件;配合司法部门、各区执法部门取证10次,为1.1万家企业减负1.5亿元。全市8个商标注册受理窗口共办理商标注册申请和后续业务3563件,其中受理注册申请1008件,商标权质押9件,质押金额0.87亿元。

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一)精心组织知识产权宣传。加大对北京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宣传力度;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天津市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天津市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10大典型案件》全方位展示我市年度知识产权保护丰硕成果;通过天津电视台“天津新闻”对知识产权成就进行报道,“新闻这一刻”邀请局领导走进直播间对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专访。2022年至今,共协调国家和我市主流媒体报道知识产权工作46篇(次)。中国知识产权报头版头条以“打造保护高地.创新别样津彩”为题对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报道、新华社主管的《天津要情参阅》(第39期)“特别推荐”栏目以《天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助力高质量发展》为题对天津知识产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详细介绍了我市2018年以来知识产权发展情况。借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在知识产权科普实训基地建设天津市知识产权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二)推进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基层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举办2022年基层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线上培训班和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题培训班,市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总队及各区市场监管局、执法大队、基层监管所共600余人通过线上参加培训。2022年以来,共组织各类线上线下培训63场次,4891人次参加,指导4TISC机构组织线上线下培训20场次,2206人次参加。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工作不断深化,认定全市4个区8个学校为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示范校。联合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科协、市工信局、市人社局等11部委以“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同举办“2022年天津市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发明与设计大赛。

六、下一步工作

(一)推动知识产权产业运营中心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形成若干千亿级高端产业集群任务,培育重点产业(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运营中心实现全链条专利的转移转化。

(二)搭建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平台。完善全流程“互联网+”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开放许可平台,打通知识产权、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全链条通道,服务知识产权各方交易主体。

(三)实施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强与市场、公安、检察、法院、版权、文化、海关等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在典型案件研究、企业保护服务、开展保护宣传、打造保护平台、多元化解决纠纷等工作建立常态化交流协作机制,提升全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我市“十项任务”和局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丰富宣传形式,及时跟进宣传。遴选并公布全市各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件,以案释法,警钟长鸣,将保护知识产权的压力传导至全社会。

组织策划实施“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向全社会宣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让每个人都懂得尊重知识的价值。

                                                       2023年4月18日

    工作人员:张利民        联系电话:23377157

附件: